媽問:你長大想要做什麼?

恐龍哥哥說:我要當消防員

媽說:爲什麼?

恐龍哥哥說:因為我要救人!

媽說:消防員要讀很多書才考的上!還有身體要很健康~

希望,他那神聖的願望可以如願~

 

nancy06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爸跟媽上來台北參加二伯母的告別式,媽跟我說:自己的父母自己顧,言下之意,似乎是要我們把握現有的時間,好好孝順他們!

今天,老爸打電話來,說要寄棕子來台北,心裡有股暖流留過!父母對子女的愛總是無止盡的,有了小孩後感觸越深!

 

nancy06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觀了幾間幼稚園,一直有一個聲音,再問我~我理想的幼兒園到底是什麼形式?

我希望那是一間讓小孩自由選擇學習且願意主動學習的啟發環境,我想最棒的幼兒園應該是早上是蒙特梭利,下午是塗鴉藝術音樂

為何早上是蒙式呢?因為讓小孩自由選擇工作,可以觀察出小孩在哪些方面比較有興趣,且可以培養專佇力跟邏輯

下午為何是塗鴉藝術音樂?讓小孩可以快樂自由揮灑

為何我對於主題一點興趣都沒有呢?我個人覺得豐富小孩的生活經驗,主題的部分就可以加強,而且,當小孩還沒準備好時,一直塞東西給他,就變成填鴨教育了~

所以,目前最理想的幼兒園,在我家~

nancy06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哇!真的很感謝網路的便利

互動英語學習教材,記得要點擊圖片喔!

51篇線上影音英文童書會話教材,供大家下载~~~  快快打包吧!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01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02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03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04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05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06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07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08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09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11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12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13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14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15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16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17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18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19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20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21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22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23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24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24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25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26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27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28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29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30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31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32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33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34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35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36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37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1038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2001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20012.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20013.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20014.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20015.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20016.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20017.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20018.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20019.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20020.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20021.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20022.swf

http://www.sayhi.co.kr/sayhi/swf/story_book/STBU20023.swf

 

 

 

nancy06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叫不動的孩子,常常也是個心中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 

 

    我們家裡有三個小孩,老三出生時,我們常常叫她「小寶貝」。為了不使另外兩個人傷心,老二就叫「中寶貝」,老大叫「大寶貝」,還有一個是「老寶貝」,  他們都叫我「媽咪」,並且他們給我一個封號- 「超級大寶貝」!  

 

    四年前,當時九歲的老大對我說:「媽咪,妳可以再和我一起做蛋糕,像小時候一樣嗎?說不定等勻勻長到我這麼大,你就不會太忙,就可以了吧?」那時我聽了很難過,為他的懂事,為他的耐心(他本是心急的孩子)而心疼。常常,孩子們一直在等,等哪一天父母親不忙了,可以重溫小時候記憶中,和父母一起的溫馨時光。

 

  寒假中,我們花了幾個早上買齊了做蛋糕的各種材料,終於又像他小時候一樣,你加一匙糖,我加一杓麵粉地,合力做了一個蛋糕,等烤好了,他吃不多,喜歡的只是過程。

 

  有一個孩子,常常問父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週末吧。」到了週末,孩子早早起床,卻看到父親正要出門,還把高爾夫球具放進了車子。孩子一直等,等到了傍晚,父親回來了,孩子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我加了一天班,太累了,明天再說。」但是,明天又明天,這明天一直沒有來。孩子長大了,老父親說:「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去釣魚吧?」孩子說:「對不起,爸爸,我現在很忙,要加班、要照管一家大小,還得去學校開家長會。」

 

  現在世界上的觀念,說時間的質比量重要,就是所謂的優質時間(Quality  time),就是不在乎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而在乎和他一起做什麼。其實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

 

  道生博士(Dr. James Dobson)舉了一個例子(他是在美國提倡注重家庭的基督教領袖,著有『管與教』等書,銷售超過一百萬本。)有一個人去吃牛排,等了半天,餓極了,終於侍者端上來一塊小小的牛排。

 

  「怎麼這麼小?」

 

  「這是最上等的一種牛排。」

 

  「可是我吃不飽。」

 

  我們的孩子需要品質好的食物,但固定、足夠的三餐更重要。

 

  我們不能整天不在家,然後給孩子十分鐘的優質時間,就認為他會滿足了。

 

  優質時間-------是他興沖沖放學時,你在那裡聽他說得興高采烈。

 

  優質時間--------是他心情沮喪地回家時,你在那裡傾聽、安慰、鼓勵。

 

  如果錯過了,等我們有空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只會說「還好!」。

 

  寫了許多詩歌的作者Gloria  Gaither說,她 父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在場」。你知道一個孩子做錯事,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嗎?就是沒有被抓到 。當我們常常在孩子生命中「缺席」時,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家有好幾年實行的一項「優良傳統」,就是和孩子「單獨約會」。每個孩子每三個月有一天是屬於他的特別日子,和爸爸或媽媽做他選擇的事。譬如老大和爸爸去清華吃飯,然後下盤棋;老二和我買張月台票,在火車站看火車,他會不捨地說:「再看一列自強號、一列復興號、一列莒光號就走!」老三可能是爸爸帶去吃個冰淇淋。雖然有三個孩子,我們希望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眼中《獨一的嬌兒》。

 

 這些是親子間的優質時間,但每天看似平淡的時光,「量」的累積更重要。偶而的一餐牛排不能取代每日三餐。

 

  每過一日,孩子就像一塊磚一塊磚地被建造起來 ,我們讓誰來做這樣的工作? 當建造不好,要拆是很痛苦的事。 有一個人發現孩子學了保母說話不誠實的毛病,要改掉這習慣是很不容易的。有人說,養成一個好習慣,須要六個月;也有人說, 一個行為造成一個習慣,一個習慣造成一個個性,一個個性造成一個人生。每一日都何等重要。我們所花的時間,構成我們的生活,也為孩子的人生奠基。

 

  有一位教育家說,要一天四次擁抱你的孩子。我盡量提醒自己, 孩子說話時專心聽,也注視他們的眼睛。常常,就在這專注的時刻,心中湧起對他們的愛,就會自然地抱抱他們。擁抱、親吻、稱讚、鼓勵,這些永遠不嫌太多。 一個孩子心中的愛槽注滿了的時候,他只會把愛流露出去,而不是成為一個「give  me, give me 」(給我,給我)不滿的孩子。  

 

  四年級的老二上學期得了五育獎及模範生,但最讓我們欣慰的是,老師給的評語:「謝謝韡函對 xx同學的包容和幫助。」   

 

  前美國總統布希夫人,在衛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典禮上致詞:「 等妳們到了我這個年紀,你不會因為失去一筆生意,或少了一個客戶而後悔,但 妳若沒有花時間在丈夫、孩子身上,妳會悔恨不已。」

 

  有一個母親在孩子的房間,一直說:「我還有好多話要告訴你,對不起,我一直都那麼忙。」她一直說,一直抱歉,最後,孩子放下收好的皮箱說:「媽,何必再說什麼呢,我明天就要去念大學了。」

 

  一個孩子在我們身邊差不多有十八年,日子很快會過去,我們也有一天要交出成績單。放棄作父母的責任,就會失去作父母的權柄。 一個叫不動的孩子,常常也是個心中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願我們趁還有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時,作盡職的選擇。

 

人的一生有許多難以取捨,困惑不已的鎖事所糾纏著,這時所需的就是斷然的捨棄與明智的抉擇。

                                     唯一會限制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 決心

nancy06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十種處罰孩子的小招數!!
許多父母常會為了寶寶的鬧情緒,而傷透腦筋。面對孩子不當的行為、舉止時,做家長的應先了解其原因,再以適當的方法處理。但如果孩子以丟東西、打架等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時,父母就需適當給予處罰,讓孩子了解他的這些舉動是不對的。
  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得到反省和警惕,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呢?

  1、規勸
  案例:與同伴吵架、搶奪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關注;然後詢問孩子爭執、吵架的原因,並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灌輸孩子打人、搶奪是不正確的行為和觀念,並要求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
  建議:勿以很大聲音去壓住或威脅孩子;勿直接將孩子拉開,然後大聲訓斥孩子不是;言語間避免傷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亂丟東西……
  方式:用報紙製作一紙棒,外觀可包上一層裝紙;賦予它一個名稱,如警惕棒、陳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為警惕。
  建議:在心情好的時候製作,可與孩子一起討論製作警惕棒的原因;處罰孩子時,先讓他說出自己錯在什麼地方;提醒處罰的原因;注意安全問題,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為主,其他部位則應避免。

 

  3、罰坐
  案例:吵鬧不休、吵架…
  方式:在處罰區上擺上軟墊或一張椅子,可取個名字;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正對大門、不在太明顯地方;限制處罰時間,或讓孩子講處罰多久的時間;處罰完後,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4、幫忙做家務
  案例:亂畫,亂丟東西、玩具……
  方式:準備一條抹布、掃把、盆子等清潔用具,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
  建議: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較小的幼兒可由父母一起帶領做家事;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詢問孩子在幫忙家事時學習到什麼。

 

  5、畫畫
  案例:喜歡罵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動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況,在固定處擺放一張小桌子(此處罰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書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後使用到這些桌子時,會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準備一本畫冊及顏色不同的畫筆,讓孩子畫出、寫出心中的想法。
  建議:當孩子有受傷時,先處理受傷部位再處罰;讓孩子將發生的時間和做錯的事情畫下來;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從孩子的畫中了解到,孩子犯錯的心理想法;此為藝術治療法,較不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罰站
  案例:故意從高處往下跳,車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規劃一個處罰區,可取個名字,地點以靠牆壁、不正對大門為主;地上鋪上軟墊;準備一個時鐘或鬧鐘,計時孩子處罰的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宜太明顯或正對大門,以免傷及孩子自尊;與孩子講處罰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會造成孩子更頑皮的反效果;視孩子的高度來決定墊子高度;處罰完後,詢問孩子被處罰原因,讓孩子自己知道做錯的原因。


  7、看書、寫字
  案例:暴力傾向、說謊、順手牽羊……
  方式:選擇固定處罰區鋪上軟墊或擺放小桌子;在處罰區裡面放鉛筆、畫紙、彩色筆、故事書、色紙……;讓孩子自己先寫字或看書,化解孩子憤怒的情緒。
  建議:當不能馬上放下的工作時,可先叫孩子到處罰區去反省;別怒斥孩子的不是,與孩子先隔離,緩和彼此的情緒;等情緒平復後,詢問孩子犯錯的動機。

 

  8、沒收心愛的東西
  案例:吵鬧不休、亂丟東西、不收玩具……
  方式: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
  建議: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媽媽正在注意和關注;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為什麼犯錯,和媽媽生氣的原因。

 

  9、排豆子
  案例:針對耐心不足,亂丟東西等情況。
  方式:準備一個盒子、盤子,裡面有紅色、綠色等彩色的珠,幾個塑膠罐子;讓孩子在處罰桌上,將各種顏色的珠,擺放在正確位置。
  建議: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視情況針對孩子修改來處理,可先罰站、罰坐再做處罰;此目的在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可訓練手眼協調、分辨能力;完成後,讓孩子知道被處罰的原因。


  10、禁止某些權利、要求
  案例:不愛刷牙、挑食、亂丟東西……
  方式:將孩子愛吃、愛玩的東西暫時禁止碰觸,作為懲罰。
  建議:不以威脅、憤怒的態度大聲對孩子說;讓孩子知道禁止這些權利的原因,當孩子日後表現佳時,恢復其權利
  把握原則、控制情緒
  此外,專家也表示,孩子成長過程當中,難免都會犯錯,無論是無心的或是故意的,當父母在處罰孩子時,還需注意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後遺症。
  1、安全問題,處罰物品的材質避免過於堅硬;
  2、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
3、處罰的地點應選擇不明顯、不正對大門地方,以免傷到孩子自尊心;
  4、注意措詞、語氣,勿以威脅、恐嚇的話語對孩子說;
  5、處罰內容需徹底執行,不寬容、妥協;
  6、處罰後,安撫孩子,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關心和關愛。

nancy06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直昇機父母無所不在、無所不管,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一切,對孩子的未來、對台灣的教育,正產生深刻但卻可能是負面的影響。

 

在這關鍵時刻,父母與社會正需要另一種新教養、新價值,

 

來重新思考真正「愛孩子」的方式。

 

 

現場1 許昌街徐薇補習班。

 

 

徐薇永遠忘不了那個鉛灰色的夜晚,教了二十年國高中補習班英文、看過形形色色的父母,前些時間卻遇上無法招架的劇情。

 

 

那晚,九點半下課聲響起,學生們湧上發問;排在人龍第一位的北一女學生,連珠砲式的,一問二十分鐘,後排學生騷動顯出不耐;徐薇委婉說道,「妳先讓其他同學發問,待會兒再來好不好?」她揪了眉轉身離去。徐薇不以為意。

 

幾十分鐘後,徐薇的手機響起,電話那頭,一位中年男性劈頭興師問罪:「妳為什麼不回答我女兒的問題?她一回來就躲起來哭,說後面那位明倫高中學生的問題,會比她的重要嗎?」

 

 

甜美的笑容轉為愁苦,徐薇傻了眼,不情願道了歉。

 

 

現場2 台北市內湖某明星學校。

 

 

游泳池畔,五年四班的三十名學生下了游泳課,準備換裝;泳池畔幾位志工媽媽原本是來協助現場整理與秩序維護,但其中一位志工媽媽看到女兒出來,大步趨前,拿起吹風機吹起女兒的長髮,「別著涼了,」媽媽壓低了音量說話。

 

 

■新趨勢:
過度介入、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

 

 

這是一群台灣新生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是歷史上不曾出現的一批「過度介入」與「過度焦慮」的父母。他們像極了直升機,在孩子上空盤旋,無時無刻守望孩子的一舉一動。

 

 

以目前五到十四歲的三百萬孩童為基礎,再加上學齡前與就讀高中的一百多萬學生,這群父母約有六百萬(平均每對生兩胎或一‧五胎)。

 

 

這六百萬的父母,大多數在一九六一到一九七六年階段出生、解嚴前後接受大學或義務教育,被威權教育訓練為學歷至上的競爭動物,上最好的學校、爭取頂尖的工作。

 

 

他們看到社會的轉變,試圖以不同於父母輩對自己的權威教養,創造出較民主或自由的「教養觀」(parenting)。

 

 

但,在教養上,這群父母遭遇上了史無前例的兩大挑戰。

 

 

■新教養:
對「完美小孩」的期待

 

 

挑戰一,少子化伴隨的焦慮。在直升機父母的上一輩,多半有四到五個孩子分散父母注意力;但直升機父母的世代卻最多只有兩個小孩。最新的數據是,一位婦女生不到一.一二個。因此,家族的關注點全集中在少數孩子身上。

 

 

挑戰二,第一代教改實驗下的父母。直升機父母的孩子是未成年的學子或學童,是第一代教改的對象;做為教改實驗父母,他們被迫與教改亂象共處,也在全球化無情競爭、就業市場不確定的環境下,教養下一代。

 

台灣教改十年了,創造了六百萬名直升機父母。他們把教養當極限運動(extreme sport)。

 

 

從零歲開始的焦慮

 

 

這個極限運動從孩子一出生就啟動。

 

 

星期三早晨,台北市的健寶園裡擠滿了一到兩歲的小朋友等著排隊進教室上課。孩子玩的遊戲很簡單,吹泡泡、溜滑梯、唱歌跳舞,希望透過吹泡泡增加手眼協調、爬坡鑽洞訓練肌肉與平衡發展。

 

 

四十五分鐘的課程、費用七百元,但不少父母趨之若鶩;一旁陪玩的父親拉開嗓門唱歌,好像是自己在上課,「我們的孩子要比別的孩子玩更多,」他說道。不少名人像陳孝萱、任賢齊等藝人也常親自送小baby來上課。

 

 

這天,三十二歲的蘇筱甯開著車,帶著四歲女兒與一歲兒子,從桃園縣經國路北上。早在女兒八個月大,她便上網蒐尋小baby可上的課程,「不想讓她看電視成長。」

 

 

但桃園的教育資源顯然無法滿足她。到現在,蘇筱甯一星期上台北三趟,除了健寶園,她還送女兒到唭哩岸游泳、上雲門律動課程。

 

 

她每天一定幫兩個小孩寫成長部落格,「十個媽媽有八個都在做網頁,很多是邊上班邊做。」她甚至為女兒設計精美的名片、每年帶孩子進攝影棚拍照,很用心思照料。

 

 

以專案管理的方式,從出生開始啟動孩子的各項學習,父母兢業提供各種刺激點,填滿孩子的人生。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市場上出現各種成人學習的「幼兒版」。

 

 

以往遊學最多從高中生開始,但補習班與私立小學寒暑假推出各式「遊學團」,一所知名私校甚至辦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科學遊學團;還有從嬰兒開始的皮紋性向分析,透過嬰兒的指紋判斷是藝術型或領導型人物的諮商……。

 

 

說穿了,父母就怕輸在起跑點。

 

陽明大學教授洪蘭曾目睹一位母親這麼帶她的孩子:這位母親從書上得知,要開展孩子的肢體,必須每一天讓孩子接觸硬軟方圓或各種觸感的材質;職業婦女的這位母親為了「有效」運用時間,她拿了個碼錶,每二十分鐘為單位,孩子玩完積木,母親就捉起孩子玩沙坑,學習像按表操兵。

 

 

讓孩子適性發展、給孩子多元的碰撞點,是天下父母心。只是一旦把學習當做軍備競賽,就成為過度介入的直升機父母。

 

 

不安與比較

 

 

位在台灣大學旁的一所小學,不久前由家長舉辦了一場聯絡學童情感的班級音樂會;孩子開心的表演才藝,但活動一結束,媽媽們就圍著方才彈奏蕭邦別離曲孩子的父母,問道:「妳家兒子彈得真棒,從幾歲開始學的?怎麼練的?哪位老師教的?能不能介紹一下?」

 

 

琴音流洩召喚的不只是欣賞,更伴隨父母濃厚的不安與比較。少子化使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賭注。

 

 

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解釋,以前一家如果有四個小孩,每個孩子分到的注意力只有四分之一。現在如果是獨生子女,就得承受父母外加兩對爺爺奶奶的關注,那是好幾倍的期待與壓力。

 

 

直升機父母的出現,其實顯現現代父母內心對「完美小孩」(perfect child)的期待。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湯茂竹博士,憶起他當爸爸的那刻起,就夢想兒子能成為布袋戲裡的「史艷文」:長得又高又好、功課第一、會玩會念書、心地善良,人人都愛戴。湯茂竹的兒子已經國一,他花了長時間自我探索,如今能笑看過往的謬想。

 

 

家長的迫不及待反映了心中深層的焦慮。

 

 

台塑生技董事長、近來大力提倡孩子讀經的楊定一表示,「我們似乎認為,只要小時贏過身旁的人,就能在日後成為更有生產力、更成功的人,並以成人的觀點,將就業市場的競爭、職場生涯需一帆風順的那一套,拿來設計、評估孩子的課程。」

 

 

知識超挖,生活能力缺乏

 

 

直升機父母口說不愛升學主義,但他們卻相信「愛=讓孩子成功」。而成功的定義是上好的公立大學、長春藤名校、有極強的人脈、過很好的生活。

 

 

雖然沒有父母會否認行行出狀元的價值,但他們還是無法避免用各種量化指標,判斷孩子的成敗。

 

 

以父母最在乎的英語為例,補教業者估計,台灣每年報名各類英檢的小學生有四到五萬人。補習班的廣告也都打著「一年內要學會幾千個單字」。

 

 

英語老師徐薇認為,真正的英語實力是孩子能輕鬆瀏覽英文網頁或閱讀書籍、與外國人互動。但台灣父母有「檢定熱」,拿到分數、證書才能安心。家長不由自主追求成績、數字、級數。

 

 

對未來世界的恐懼、對台灣教改的沒信心,強化父母必須花更多時間做有競爭力學習的信念。

 

 

不久前,徐薇趁著過年,為國中生加開初一到初五、早上七點半到九點的寒假英文特訓班;沒想到名額爆滿,還有父母問她為什麼不上到深夜十一點?

 

「這是一個知識超挖的年代,」全國家長聯盟秘書長陳松根點出這代父母教養的盲點。

 

 

陳松根說,教改十年,大學入學率達九成以上,研究所更超過兩千五百所,孩子升學壓力不減反增;「我們還以製造業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有沒有問過,一個到高中的孩子,到底要給他什麼?」

 

 

父母在十年教改過程中,為孩子設下「升學與學習的高標」,但卻也帶來更多無法逆轉的後遺症。

 

 

四月一日,由前教育部長曾志朗、陽明大學教授洪蘭為首的家長,將帶領數十個全國家長團體,發起三萬人簽署「愛你一輩子」的承諾書,就是發現教改十年,父母還陷在「升學主義」的泥淖。

 

 

他們已經看到「知識超挖」對下一代、對台灣競爭力的影響。

 

 

例如,在知識上,台灣孩子學習的內容能應用在未來的,不到三○%;而每天超過十六小時單調的學習,根本無法出現創造的文化。這要使台灣的產業如何升級?

 

 

此外,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也被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忽略。

 

 

私立愛德幼稚園午餐時間,三到六歲的小朋友安靜坐著吃飯,今天的主食是飯、青菜以及豬肉塊,有小朋友看到這些食物直說不喜歡。

 

 

「孩子吃太精緻的食物,甚至吃水果一定要果汁機打過,」汪慧玲認為,這都造成孩子咀嚼不足、牙床長得不好。(註:這也是兒童牙齒矯正比例升高的原因之一)

 

 

最新一期《康健》雜誌針對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進行身心健康調查,結果發現有四成六的學童沒有正常排便的習慣,其中有五成三以上的學童十點後才就寢。孩童明顯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

 

 

但當問及家長晚睡的定義時,家長認為十一點到十二點後才叫晚睡。父母健康觀念的薄弱,已徹底影響孩子為未來的人生儲備體力。

 

 

二○○六年七月一日,瑞士籍人類學家大衛.史格納(David Signer),以〈台灣的愛與寂寞〉(Love and Loneliness in Taiwan)為題,於荷蘭報紙《Trouw》發表他停留台灣兩星期的感受,文中談及台灣人的教育觀,直指核心。史格納寫著:

 

 

世界好像沒有一個地方的孩子,睡眠像台灣孩子那麼少。不少台灣人把自己稱為「pm people」(夜行人)。大部份資訊科技產業的人在晚間工作,因為這剛好是歐美客戶的白天時間。

 

 

「pm people」的孩子和他們一起熬到午夜,一起吃東西、看電視、玩電玩。但是和大人們相反地,孩子又必須在早上七點起床……。

 

 

一位外國人類學者竟透徹剖析台灣父母對孩子生活教育的忽略。

 

 

進校園輔導學生十餘年的光寶文教基金會的認輔志工團召集人吳銀玉觀察,這代父母和上世代最大的差異是:雙薪、工時過長。

 

 

怕他不再愛我

 

 

家庭情況較好的,則是全職媽媽陪伴,父親角色經常缺席。

 

 

白天,雙薪父母把孩子交給學校與補習班,晚上八點或十點,各自拖著疲累的身體回到家;忙碌父母內心的愧疚,使他們對小孩生活習慣的建立,先行繳械。

 

 

在學習上,父母花錢請補習機構代替父母監督;但生活上,忙碌的父母為表達愛,又變身成為不敢要求、沒有原則的「好朋友」。

 

 

父母的忙碌造成「教養的空窗」。

 

 

一位職業婦女母親原本規定孩子每天玩電腦時間不超過一小時。但實施不到幾天,就因就讀小學高年級的兒子鬧情緒不說話,她決定投降。「怕拿走孩子的電腦,他便不再愛我,」她的語氣聽來沮喪。

 

 

■新校園:

國民教育失能、親子關係緊張

 

 

直升機父母帶來的影響,不僅發生在家庭,也影響到校園。

 

 

民國八十三年開放師資多元,修滿大學教育學程二十六個專業學分就可進國中教學、四十學分就可教小學。在教育界二十八年的校長蔡秀媛感慨,師資培育多元化後,國中小教師專業不足,地位一落千丈。師資結構改變教學現場,而直升機父母的增加也帶來校園的質變。

 

 

一九九四年的四一○教改後,權力下放,家長積極進入校園;兩千年初期,台灣各縣市陸續明文規定家長會參與校園行政的權利。

 

 

都會區家長對學校的參與尤深。不少明星學區的家長具備「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位階)條件,家長學經歷優於老師是普遍現象。

 

 

一位校長無奈說,「許多高學歷父母好像認為,只要曾當過學生、念到博士,就懂教育。」

 

 

家長力量有多大,看校園「愛爸愛媽」(愛心爸爸與愛心媽媽)志工團就知道。

 

 

以往的校園只有老師與學生,現在,校園裡不但有家長會的辦公室、從早到晚還可看見愛媽們在學校各角落幫忙。

 

 

以敦化國小為例,愛媽有三百多位,比老師人數還多;家長們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還出錢聘請七位保全,上課時在校內巡守。

 

 

目前許多國中小,每班多有家長代表、家長召集人,就像另一個正式組織,協助班級、學校運作。從班遊、校遊、學校制服設計、營養午餐的監理,都由愛爸愛媽協助。

 

 

師權低落,親權高張

 

 

原本老師、行政、家長三種力量是要在教育專業、行政專業、家長愛的力量陪伴下,協助孩子健全的成長。但現在三方卻互不信任,不乏家長過度介入,凌駕學校事務。

 

 

位在中科院、中研院、台灣大學附近的國中小校長、老師,都經常抱怨這些三高的「家長很難伺候」。家長介入老師的考題、教學方式,成為老師的上級指導。

 

 

去年底,零體罰規定納入教育基本法,三讀通過。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認為,家長力量興起,動輒挑戰老師權威,不少老師為了避免麻煩,如今只教不管。

 

 

這些都促成教師的退休潮。民國九十年,公立國中小退休教師不到七千人。退休人數在九十三年達高峰,超過九千人。五年下來,已有四六七九三名國中小學教師退休。

 

 

師權的低落、親權的升高,使教育體系兩股最大的力量互不信任。

 

 

台北市民族國中校長姚榮華經常遇到父母說,「升旗是多餘的,不要去晒太陽,在教室溫書多好」;也有家長要求,校外教學時學生不得穿制服,否則要打憲法官司。

 

 

內外在競爭與不確定的環境,造就了直升機父母,而直升機父母又回過頭對教育體制加壓。這樣的惡性循環,四十六歲的台灣杜邦總裁陳榮二感受最深。

 

 

陳榮二相信行行出狀元,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秉賦;但他的小兒子在升上國一那年,曾有長達四個多月的時間,無法進教室,只要一被拖進教室就口吐 白沫,臉色發白;陳榮二的妻子還因過度自責,從五十公斤瘦到三十五公斤,家庭曾陷入危機。他尋訪中西名醫,都查不出原因。他猜測可能當時兒子是不適應國中 的升學壓力。

 

 

雖然小兒子在四個月抗爭後,終於回歸常軌,但他幾乎快失去兒子與妻子的痛苦,讓他見識台灣教育制度,如何創造出焦慮的親子。

 

 

「當台灣的父母和孩子真是太苦了,」這位管理七百多人的總裁談起往事,還心有餘悸。

 

 

■新價值:

找到屬於孩子自己的成功

 

 

直升機父母就像啟動教育食物鏈的改變,父母的觀念改變了老師的態度,老師態度影響孩子的動機。

 

 

國民教育的功能萎縮了,而家庭親子關係也變得緊張了。

 

 

研究發現,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也容易養出焦躁的小孩。

 

 

美國孩童發展研究中心指出,直升機父母經常會因孩子的成功或失敗,而有過度的憂傷、哭泣,有較多負面的想法、較少的愉悅與生活滿意度。

 

 

因為直升機父母不經意會愈飛愈快速、愈管愈多,深怕一減速,就摧毀自己與孩子的人生。

 

 

這是一場價值之戰。直升機父母被困在一種愛的陷阱裡。誤以為愛孩子,就要為孩子掃除一切人生的障礙、幫孩子成功;其實,愛的價值是在幫助孩子找到重要價值。

 

 

「我們的痛苦源自沒有真正接受自己的孩子,」陳榮二認為。一旦堅信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其價值,父母就能學會接受與放下。全國家長聯盟裡,所有的家長寫下他們共同的反省:

 

 

當孩子誕生時候,

 

我們就曾承諾要愛他一輩子,

 

但,我們真的這樣做了嗎?

 

 

教改十年,台灣創造了一大群「直升機父母」,在這個關鍵時刻,該是父母與社會回頭自我檢驗的時刻。

 

 

【天下雜誌368期 別當直昇機父母】

nancy06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恆哲來的時候,我剛環島旅行回來,那時我住在學校,每天早上大約七點三十分,我就被他的哭聲吵醒,半夢半醒中,我聽見開媽媽用台語對恆哲說:恆哲乖,恆哲勇敢,開媽媽真疼你,恆哲乖,我聽得一頭霧水,因為在園裡頭,我們一直都是說國語,開媽媽為什麼跟這個小孩說台語呢?
 接下來的那幾天,我想恆哲都不是過得很快樂!因為恆哲只會說台語,沒有辦法和其他的孩子溝通,再更瞭解恆哲過去的成長背景後,我想我要用──現代混沌來形容當時的他。

 來幼稚園以前,恆哲一直是阿媽帶的,阿媽都跟恆哲說台語,因此他完全不會說國語,阿媽也不讓他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所以恆哲的世界一直是個獨我.台語的世界,而來幼稚園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我不曉得他小小的心靈中是否會浮現一個大問號───這個世界變了!

 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小朋友,從來沒有說過國語,從來沒有過過團體生活,從來沒有離開家人這麼久,從來沒有.......神話中的混沌是個沒有七竅的人,一天一位仙人看見混沌,覺得混沌沒有七竅十分可憐,便決定每天要為混沌開一竅後,沒想到仙人在第七天為混沌開了最後一竅後,混沌卻嚇死了!驚愕而死!

         混沌因開了七竅而嚇死,雖然是神話中的情節,然而在真實的生活中,恆哲所面對的衝擊,不會比混沌少,但是在之後幾天的觀察中,我發現了恆哲對環境堅韌的抗力,他的堅強,他的勇敢,教幼稚園裡所有的老師佩服。
 恆哲所面對的第一個衝突,是要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學校裡充滿了各式各樣新奇好玩的玩具,恆哲似乎無法瞭解玩具是大家的,因此他看到誰手裡的玩具好玩,他就自然的搶玩具,結果小朋友不肯給他玩具,跟他吵架中推擠或打他,那幾天上學顯然對他來說不是件好玩的事,老師們開始討論他,希望能幫助恆哲適應學校環境的生活,減少他的挫折感,減少他所要面臨的衝擊,於是老師們決定先教會恆哲說
------玩具借我玩一下。
 某天恆哲跟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了,原來恆哲想玩庭嘉手裡的積木,可是恆哲不說話,只想要把積木拿到手中,庭嘉當然不願放開手中的積木,衝突開始了,庭嘉叫著,開媽媽走到恆哲旁邊,蹲下跟恆哲說:恆哲,你甲庭嘉講
玩具借我玩一下。

「我不愛,我要甲伊打!」
「恆哲,你甲伊講玩具借我玩一下。

 這樣的話持續很多次,開媽媽換另一句話說:「恆哲,你甲伊打,你玩具也是不借你啊!說不定伊反倒來返來甲你打倒。」
「伊若甲我打,我就緊走!」
「恆哲你走玩具就借不到了,你甲講玩具借我玩一下!」
「不愛,伊若甲我打,我就緊走!」
這樣的話又講了好多次,沒想到換恆哲開始換話:
「伊若甲我打倒,我就緊爬起來!」
「恆哲,你甲伊講玩具借我玩一下。
 
這樣的對話持續了好久,突然,剎那間…. 「玩具借我玩一下」恆哲竟然說了,庭嘉的手鬆開了,恆哲的臉笑了
  那天起,恆哲開始會說國語的玩具借我玩一下,他在跟小朋友的溝通上跨了很大的一步,小朋友也不再排擠他,他開始跟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遊戲,兩個月時間,現在恆哲的國語已經說得很好了,回想起剛來時的他,和他不肯說:「玩具借我玩一下」時的表情時,我們都好佩服他堅強的意志力和不被打倒的精神及學國語的速度。

【資料來源:娃得福的世界

nancy06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奏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節奏,例如:白天、晚上是一個節奏;一天一天是一個節奏;一個月一個月是一個節奏;一年一年也是一個節奏;甚至從生到死也是一個節奏。在幼稚園裡有一定的節奏,孩子在固定的節奏中會感到放鬆,也會比較健康,因為在固定節奏的生活裡,孩子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接下來他可以做什麼,如此孩子才能安心的做事及遊戲,如果孩子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他會變得緊張。

回家的方向  TOP

 節奏與呼吸有關,因為有呼吸,所以我們活著。剛出生的孩子是沒有節奏的,他們的呼吸是混亂的,甚至我們在照顧新生兒時,必須經常去注意他們的呼吸,以避免其停止呼吸。幼稚園的節奏是一進一出,一呼一吸非兩極化的全呼或全吸,全呼的節奏會讓孩子非常興奮;全吸的節奏會很慢很慢,會慢到讓孩子想睡覺,一進一出的呼吸節奏是中庸的,較健康的,所以幼稚園有吸入及呼出的節奏。呼與吸的比例是1:4,而穩定的呼吸節奏要到12歲才會完成,所以,此階段最重要要做的事是在孩子的周圍預備節奏,「幫助孩子進入節奏中,而不是要求孩子要有完美的節奏。」

 幼兒階段,“呼”的節奏對孩子是最重要的。所謂呼的節奏在幼兒階段即是遊戲,不一定要出去外面,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約一個小時)可以自由的工作。而“吸”的時間要短,例如:坐下來聽故事,大約只要10~15分鐘就夠了。有些新生剛上學時,因為尚未習慣幼稚園的節奏,他會覺得不舒服、不習慣,所以不好好的坐下來吃午餐或睡覺,他會吵鬧,哭著不來上學,但是一個月後,孩子的身體進入學校的節奏,一切就會進入狀況。在幼稚園中,有時候來園較久的孩子玩得過久了,他們會問老師:「時間不是到了嗎?」「今天是水彩畫畫天嗎?」「日文老師怎麼還沒來?」因為孩子的身體知道時間到了,他們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他們也已經想要做了。孩子知道時間不是用頭或看錶,而是身體自己知道的。

 幼兒在頭七年,並不像大人是已經發展的意識,他們的意識和大人是不同的,所以才叫做童年。孩子的意識在童年是夢幻的,就像是做夢的感覺,一會兒有,一會兒沒有,不是醒覺的感覺。有節奏的生活讓孩子保有夢幻,如果一下子突然改變作息及規律,會打斷孩子夢幻的意識。幼稚園的節奏是一個接著一個,孩子很清楚的,我們不輕易打斷孩子的節奏,亦即要保護孩子的夢幻意識。

 在家裡孩子也需要像在學校一樣有清楚的、有順序的節奏,有的孩子早起,有的孩子則需要睡得比較久,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為了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我們必須順著孩子的節奏安排生活,而非要求孩子適應大人的節奏及生活,也就是要過「孩子的生活」,只要幾年的時間,我們就可以看出節奏對孩子的影響,如果能夠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節奏,必能增進良好的親子關係。

 所謂好的節奏即剛剛所提到的「過孩子的生活」,不是要孩子來適應大人的生活,如此孩子成長後的問題會比較少。每個人也都需要有節奏的生活,每天下班回家,大家都累了,回到家有一定的活動,大家一起吃飯、玩一點遊戲、洗澡、說故事、睡覺,一定的時間做一定的事,每天都一樣,孩子會覺得這些事很普通,很平常,所以要幫助孩子,父母最重要的要幫助孩子找出適當的節奏,何時吃飯、何時睡覺……,給孩子一個安定、安靜、溫暖的節奏,而不是今天去這裡,明天去那裡,一次又一次,孩子會覺得很緊張。良好的節奏生活會讓孩子感到舒服、安定、溫暖、有安全感。

 早上,大家都很匆忙,父母要上班,孩子要上學,所以更需要節奏。孩子一直都需要時間,孩子醒來需要時間,他很難像大人一樣說走就走、孩子吃早餐需要時間、孩子穿衣服需要時間、孩子上車需要時間…,所以,我們必須給孩子充裕的時間,為孩子預備好節奏,而不是把孩子匆忙的趕上車,讓孩子在車上吃早餐,這也許對大人還好,但是對孩子一定不好。

回家的方向  TOP

居家生活(在家如何過好的節奏生活)

建議父母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這也是節奏的一部分:

1.每天晚上為孩子“說”故事

 在幼稚園裡,我們每天為孩子說故事,故事中有很多圖象,這些圖象都在我們心中,所以,當我們說故事時,圖象自然就會建構在孩子心裡,這不僅幫助孩子的圖象思考能力,又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大部分孩子的故事時間大約10分鐘左右即可,大一點的孩子則可以增加故事的長度,有時甚至分段完成,讓孩子對明天有期望也是一件好事。

 也許父母沒有時間可以學習很多新故事,但是有一個故事是所有孩子都會喜歡的,那就是父母自己或祖父母的故事、小時候的故事、過節慶或放假的故事,孩子會非常喜歡聽,因為這些都是我們自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歷史的一部分,他們會很喜歡知道父母、祖父母也曾經是孩子。

 孩子常喜歡同一個故事一遍又一遍的聽,最後常都是大人因為要唸很多次已經失去耐性、不喜歡了,可是孩子還是很喜歡。當孩子要求一遍又一遍的聽時,我們應該試著體諒,這是孩子的內在需求。故事就像食物,食物在滋養我們的身體,而故事在餵養我們的靈性,故事就是我們心靈的食物。父母每晚和孩子在一起,除了可以知道孩子喜歡的故事類型外,更重要的是「陪伴」孩子的過程。

 Marjorie老師曾經有一個學生,當時7歲,是小一的年紀,有一天,孩子的父母到學校找老師,說他們的孩子每天都要求聽同一個故事,父母就輪流說故事,爸爸說完換媽媽說,父母己經覺得很厭煩,可是孩子還是不停的要求,父母問是否要繼續說給孩子聽?

 這個孩子瘦瘦高高的,他的體格是全班最高大、最強壯的,看起來應該會是一個很好的領導者,可是實際上,這個孩子非常安靜、不安,只因為他長得高大,班上其他人就期望他能當領導者,而實際上他又不是這類型的孩子,所以產生了極大的壓力。另外,他在家中排行老大,父母亦要求他要做許多事幫助弟弟妹妹,因此,這個孩子有來自家裡及班級裡的雙重壓力。

 老師問父母這個孩子每天要聽的故事是什麼?是「一次打死六個」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裁縫師,人長得小小的,他每天都會拿著小小的針做裁縫,而且做得一手好裁縫。有一天,裁縫師在做裁縫時,旁邊放著一罐果醬,有許多蒼蠅停在上面,他拿起蒼蠅拍一拍,結果一次就打死了六隻,裁縫師覺得自己很勇敢,於是決定為自己做一條皮帶,並在上面繡著“一次打死六個”,然後他決定要帶著皮帶走出世界,大家看了他的皮帶,都覺得裁縫師一定是一個很強壯的人,後來他遇見了大巨人、動物及一些人,最後他發現,如果每次都要用強壯來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必須用頭腦,而裁縫師證明了自己就是一個很有頭腦的人,他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孩子和這個故事的關係,他從故事中學到不能用強壯來解決問題時,就用頭腦來解決,所以,老師請父母繼續為孩子說這個故事,一直到這個孩子把故事完全消化、吸收進去為止,後來這個孩子成年後成為一名律師。

 孩子喜歡不同類型的故事,幽默的、唸謠的…,有時候,孩子們喜歡一個故事,單純的只因為那是「你」說的

 孩子會長大,老師仍鼓勵父母繼續為孩子說故事,因為,即使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自己讀故事書,但是他們沒辦法全然了解故事的真義,所以仍然需要大人的協助,如此可幫助孩子從中得到完整的圖象,進而了解整個故事。當我們說故事時,大人會自然地把自己完整的經驗加入;孩子自己讀時,他們只會一行一行讀,當遇到不會的字或不懂的意思、概念就跳過,所以,孩子自己讀時,絕對不是完整的故事。華德福老師在孩子高中時還說故事給孩子聽,這時老師如果講述古典故事,孩子就能完整了解整個故事,甚至可以引導孩子進入更高的教育層面。

2.讀詩
 孩子喜歡詩裡好笑、好玩的聲音,他們喜歡玩聲音,所以,有韻律的詩,孩子會很喜歡。

3.自由遊戲
  幼稚園中很重要的二件事:遊戲、故事,我們要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自由遊戲;故事在鼓勵孩子想像力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在家裡也可以像在學校一樣,能夠玩得好、玩得健康。 <<待續>> 資料來源:娃德福的世界  http://www.waldorf.org.tw電子報第96期

nancy06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跟宣錞玩撿豆子遊戲,把一些黑豆跟綠豆混在一起,先跟他說把黑色的撿出來,然後開始數數字,接著開始用豆子排形狀,圓形/愛心/三角形/一條線...跟小孩一起玩~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nancy06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